沈阳凯文数据恢复中心 服务器数据恢复 数据库修复 工控机数据恢复 分布式虚拟机数据恢复 13386848847 13709885510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同方广场A座10楼1012写字间

EFS 证书导出方法

cipher.exe命令格式:      CIPHER [/E | /D] [/S:directory] [/A] [/I] [/F] [/H] [pathname [...]]      CIPHER /K CIPHER /R:filename 参数介绍:        /A               使用于目录和文件        /D               解密指定的目录        /E               加密指定的目录        /F               强制加密所有指定的对象        /H               显示具有隐藏或系统属性的文件        /I               出现错误后,继续执行指定操作        /K               为运行 CIPHER 的用户创建新文件加密密钥        /R               生成一个 EFS 恢复代理密钥和证书,然后将其写入一个 .PFX 文件(含有证书和密钥)和一个 .CER 文件(只含有证书)中        /S               在指定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的目录中执行指定操作 应用实例:      一、加密目录文件夹和文件            ●加密F盘下的efs目录            点击“开始à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命令,弹出“命令提示符”窗口,进入到“F:\>”提示符下,然后运行“cipher /e   efs”命令,接着系统提示“正在加密 f:\ 中的目录,efs [OK],1 个目录中1个目录被加密”信息后,完成“efs”目录的加密操作。 如果要加密efs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运行“cipher /e /s:efs”命令即可。            ●加密F盘下efs1目录中的“ichat.txt”文件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cipher /e /a   efs1\ichat.txt”命令后,系统提示“ichat.txt                     [OK],1 个目录中的 1 个文件(或目录)已被加密”信息后,完成对ichat.txt文件的加密。 如果要加密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运行“cipher /e   /a   efs1\*”命令即可。 二、查询加密目录和加密文件        使用cipher.exe命令可以查询系统中哪些目录和文件被加密,如查询F盘中的efs目录是否被加密,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cipher efs”命令,然后系统提示“E efs”信息,说明efs目录已被加密。 要查询efs目录中哪些文件已被加密,运行“cipher efs\*”命令即可。 三、解密目录文件夹和文件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cipher /d   efs”命令后,就将efs目录解密。要解密efs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运行“cipher /d   /s:efs”命令即可。      要解密efs1目录ichat.txt文件,运行“cipher /d /a   efs1\ichat.txt”命令,解密该目录所有文件,运行“cipher /d   /a   efs1\*”命令即可。 四、导出证书和私匙      使用cipher.exe命令加密文件和目录,虽然能防止重要数据被非法偷窃,但如果用户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帐号丢失后,自己也无法解密这些文件或目录了。为了确保这些数据的万无一失,我们要        使用cipher.exe命令备份用户的证书和私匙。        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 cipher /R:rtj”,其中rtj为导出文件的文件名,接着系统提示“请键入密码来保护 .PFX 文件:”,两次输入密码后,就在所在目录下生成“rtj.CER”和“rtj.PFX”这2个文件。其中rtj.CER为用户证书,rtj.PFX为证书和密钥文件。        一旦用户丢失了证书和密钥无法解密EFS加密文件,只要将rtj.CER和rtj.PFX文件导入即可。    小补充:证书和密钥的导入        右键单击“rtj.PFX”文件,选择“安装”,在弹出“证书导入向导”对话框,连续点击“下一步”后,接着在“密码”对话框中输入你设置的保护密码,点击“下一步”后,选择“根据证书类型,自动选择证书存储区”选项,最后就完成证书和密钥的导入,这样你就可以解密以前的EFS加密文件了

Tags:

发布: admin 分类: 技术文章 评论: 0 浏览: 75

SQL Server 检测到基于一致性的逻辑 I/O 错误 页撕裂(签名应该为: 0xaaaaaaaa,但实际为: 0x5555aaaa

标题: 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附加数据库 对于 服务器“server”失败。  (Microsoft.SqlServer.Smo)有关帮助信息,请单击: http://go.microsoft.com/fwlink?ProdName=Microsoft+SQL+Server&ProdVer=9.00.1399.00&EvtSrc=Microsoft.SqlServer.Management.Smo.ExceptionTemplates.FailedOperationExceptionText&EvtID=附加数据库+Server&LinkId=20476

IBM Dynamic Disk Pool 详解

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不禁会问为什么要有这种技术?肯定是传统的技术有一定的缺陷,才会出现新的技术。那传统的RAID有哪些缺陷呢?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reconstruct太慢,现在一般都是2TB的SATA盘,如果是几TB的数据重构,可能要好几个小时。这是因为在重构时,所有的盘都要参与校验计算,然后将校验数据写到hot spare盘上,这样所有的lun都会受到影响,Hot spare也会成为热点,因为所有的写操作都集中在它一个人身上。因此我们有了Dynamic disk pool,要理解Disk pool,我们先来看几个定义。1)D-piece  2)D-Chunk(或者叫D-stripe)

IBM PowerVM Multiple Shared-Processor Pools 配置实例

Multiple Shared-Processor Pools 基本概念对 IBM PowerVM 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对 Shared-Processor Pool 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关于它的概念,我们不再详细叙述。在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 HMC 创建共享 CPU 池,包括 VIOS 和 VIOC 的所有分区的 CPU 资源都可以源自这个 CPU 池。而隶属于共享 CPU 池的分区通常被成为“微分区”(Micro Partition)。采用共享 CPU 池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提高 CPU 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实现分区之间 CPU 资源的“按需分配”。多共享 CPU 池(Multiple Shared-Processor Pools)的技术在 POWER6 及以后的 Power 平台上可以实现。这个技术可以允许在一个 Power 服务器上创建一系列的共享 CPU 池,从而使 CPU 虚拟化颗粒度更高,资源利用率更高。例如,我们可以将 CPU 使用率峰值不同的微分区放在同一个共享 CPU 池里,以保证每个微分区的业务能够 7x24 顺利运转,同时也避免 CPU 的空闲。在多共享 CPU 池的技术中,一台 Power 服务器最多可以有 64 个共享 CPU 池,包括一个 default Shared-Processor Pool0 和 63 个 user-defined Shared-Processor Pooln(n 的取值范围是 1~63)

IBM/联想 V系列存储忘记IP或密码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维护存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存储的默认服务IP不通、密码不正确,客户忘记管理IP、调试的工程师没有给客户IP信息等情况,是不是就无解了!看下面 有两种解决方法: 1,准备一个不大于4gb,fat32格式的空优盘,插到存储控制器的usb 接口,待存储指示灯闪烁完成以后,拔出来,优盘里会有存储的信息。

如何取消自动chkdsk?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子键,然后在右边中查找“BootExecute",将其键值删除,最后重启电脑即可。

三种方法找回Oracle数据库误删除的数据

有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在操作数据库时误删除某些重要数据的情况,如果数据库没有备份而且数据有十分重要的情况下怎么做才能找回误删除的数据呢?我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误删除数据库中重要数据的恢复方法(不考虑全库备份和利用归档日志)第一种数据恢复方法是利用oracle提供的闪回方法进行数据恢复,适用于delete删除(一条记录)方式:首先需要知道是什么时间进行的删除操作,如果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点则选择尽量准确的删除数据前的时间。然后利用select * from 表名 as of timestamp to_timestamp('删除时间点','yyyy-mm-dd hh24:mi:ss')语句可以找回删除的数据。利用insert into 表名 (select * from 表名 as of timestamp to_timestamp('删除时间点','yyyy-mm-dd hh24:mi:ss'));语句就可以将恢复出来的数据插入原表中(注意要保证主键不重复)。另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闪回整个表来恢复误删除的数据,但仅适用于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且用户有flash any table权限的情况下,语句如下:·alter table 表名 enable row movement·flashback table 表名 to timestamp to_timestamp(删除时间点',' frombyte yyyy-mm-dd hh24:mi:ss')第二种数据恢复方法的原理是因为oracle数据库在删除表时会将删除信息存放于某虚拟“回收站”中而非直接清空,再此种状态下数据库标记该表的数据库为“可以复写”,所以在该块未被重新使用前依然可以恢复数据。该方法多用于drop删除。首先需要查询user_table视图找到被删除的表: · select table_name,dropped from user_tables · select object_name,original_name,type,droptime from user_recyclebin注意此时的表名称已经被重新命名,table_name和object_name就是回收站中的存放表名,如果管理员此时可以明确原表的名称可以通过  flashback table 原表名 to before drop语句进行数据恢复,如果不知道原表名称可以直接按照回收站中的表名称将数据恢复回复来,然后通过  flashback table "回收站中的表名(如:Bin$DSbdfd4rdfdfdfegdfsf==$0)" to before drop rename to 新表名语句就可以重新命名。第三种方法同样利用oracle数据库的闪回功能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过去某一状态,语法如下:SQL>alter database flashback onSQL>flashback database to scn SCNNO;SQL>flashback database to timestamp to_timestamp('frombyte 2007-2-12 12:00:00','yyyy-mm-dd hh24:mi:ss');介绍到这里有朋友发现问题了,oracle数据库提供了可以恢复数据的保障机制,但也不可避免的占用了大量空间,使用drop一个表或者delete数据后空间并不能自动进行回收,如果确定需要删除的数据又不想无谓的占用空间该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式:1、采用truncate方式进行截断。(但不能进行数据回恢复了)2、在drop时加上purge选项:drop table 表名 purge该选项也可以通过删除recyclebin区域来永久性删除表 ,原始删除表drop table emp cascade constraintspurge table emp;删除当前用户的回收站:purge recyclebin;删除全体用户在回收站的数据:purge dba_recyclebin